本网讯 7月26日下午,应学院邀请,广西师范大学曾明华教授在稀土大楼B624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《配位协变序列共价反应过程及机理研究》的学术报告,学院院长李立清、副院长刘遂军及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参加,报告由学校副校长唐云志教授主持。
曾明华教授讲解了Science 125周年特刊提出的未来重大科学问题中的“理性化学合成”以及“如何推动化学自组装”表明物质组装与物质转化的过程及机理,作为微观分子世界和宏观复杂功能聚集体系之间的桥梁,是合成化学中的核心问题。随后他介绍了团队近年来串联反应相关研究进展,主要基于固-液结构信息相关性原则,综合运用质谱学、晶体学、理论计算等技术方法,追踪3d金属离子配位催化芳香醇、醛、胺等构筑系列新颖杂环聚集体的串联反应过程,解析了此类复杂反应的机理,并提出配位协变催化、基元反应新次序、限域杂原子排列新次序等概念。
曾明华教授团队系列原创性工作引发师生深入思考,在场师生踊跃提问,曾明华教授耐心回答了大家的问题,现场气氛热烈,本次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。
曾明华,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(2015)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(2017),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,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,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广西“分子固体新材料研究”人才小高地负责人。从事配位导向序列化串联反应过程与机理、多级结构演变及物化性能效应研究,主要学术成绩:(1)提出并实现多层次串联扰动普适化制备MOF玻璃的中国方案,基于相态演变过程拓展出高温下的动态化学研究;(2)提出固-液结构信息关联性的概念,建立了综合利用“质谱+晶体学+理论计算”,阐析复杂配位分子簇组装过程与机理并指导其分子定制的新方法;(3)提出配位协变序列共价反应概念,较系统研究原位自催化串联反应的位点选择性、反应过程及机理,揭示限域杂原子与杂环排列新次序。
文、图/吴艳芳、陈琰
审核/刘遂军、夏李斌
编辑/陈琰